中职《中国历史》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
中国历史导论集体备课会议于2025年2月20日下午在毛中特教研室B601室召开,教研组长周竟成老师与刘雪梅老师围绕中职学生学情特点,以开学第一课PPT内容为基础,重点研讨教材结构与教学实施方案。
会议立足PPT中“历史定义—价值—方法”的主线,结合中职生兴趣与职业需求,将全书内容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:其一为“从神话到现实:认知历史的本质”,以电影《哪吒2》片段为切入点,设计“神话故事是否属于历史”的讨论活动,引导学生认识《说文解字》的“史”字释义与克罗齐“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”观点,通过《国家宝藏》三星堆考古视频的沉浸式体验,让学生扮演“文物侦探”推测青铜器用途,直观理解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的差异;其二为“历史的价值:从民族命运到职业赋能”,结合PPT中“以史正风”案例,将希特勒文化摧毁论、四行仓库“精日事件”与龚自珍“灭国先毁史”警示相结合,设计“历史虚无主义危害”情景讲解,同步与职业关联任务——解析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宋代市井职业,引导学生撰写“我的职业历史宣言”,强化“技能报国”意识;其三为“学史力行:方法与能力落实”,依据PPT“怎样学习历史”板块,将初高中历史差异转化为“思维升级训练”,设计“朝代歌口诀制作”等任务;其四为“历史思维与职业品格升华”,通过分享实业家、抗日英雄等案例,提炼爱国意识,呼应PPT中“学史明理、增信、崇德、力行”目标。针对教材中“初高中历史差异”内容差异问题,达成“重思维轻术语”共识,将通史与专题史对比转化为“从记忆朝代到分析职业影响”的实用性引导。
周竟成老师总结强调需简化理论表述(如以图例对比史料分类)、严格遵循教材内容,并分工完成教案细化、课件制作(如融入《国家宝藏》短视频、博物馆3D动画展示);增设讲解“古代诚信经营案例分析”,深化学生职业品格培养。也强调要跟进教学节奏,确保历史课堂有序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