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教研活动 >> 正文
思德法教研室2025-2026学年第1学期第五次集体备课教研会会议记录
发布时间:2025-09-16         阅读:

一、会议基本信息

会议主题:期初工作安排与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集体备课

会议时间:2025年9月16日

会议地点:教学楼B608-2

主持人:王雪梅

参会人员:思德法教研室全体教师

记录人:李智潇

二、会议议程摘要

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展开:

1.传达听课情况以及注意事项。

2.传达学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安排。

2.规范备课要求。

3.进行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二章集体备课研讨。

三、主要内容与决议

(一)听课情况以及注意事项

老师需要复备,有些案例不太合适;注意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;注意学生课堂状态,说话、手机、睡觉现象严重,需加强课堂管理;注意教室清洁卫生情况,组织学生打扫要报备。

关注学校发展、了解学校政策,事关学校利益的内容需慎重思考,谨慎讲解。

(二)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安排

教学资料检查工作于本周开展(周二自查、周四复查),请各位老师提前完善和做好准备。

周工作记录表每周五需按时提交。

(三) 备课规范要求

备课需要多查阅资料,找最合适的案例,同时要注重案例、视频选取的权威性,老师一定要结合专业、学情复备。

主备课人需填写备课表。

建议老师多听课学习、取长补短。

(四) 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二章集体备课研讨

司宇老师提供了第二章第一节、第二节的备课思路和主要内容:1、理想的内涵和特征2、信念的内涵和特征3、理想信念的作用4、坚定信仰信念信任信心(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?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?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?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一定成?)

与会老师就教学内容、方法与设计进行了深入讨论,主要意见汇总如下:

整体结构问题:

1.内容较多,框架重复出现,一个知识点多个案例的需做“减法”,突出重点(黄蓉)

2.内容较多、建议三次课(李怡然)

具体内容修改建议:

1.教学重难点:“为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及其作用”去掉“为”、 “理解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”改为“了解马克思”、“理想信念的实际应用”改为“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”(王雪梅)。

2.空想、幻想≠理想:需加入对幻想的解释和讲解(王雪梅)。

3.理想的超越性:建议删掉拳击选手张伟丽案例,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相关案例(王雪梅)。

4.理想的实践性:建议用袁隆平、屠呦呦案例(王雪梅)。

5.信念的内涵:王兴兴案例建议换成视频(王雪梅)。

6.理想与信念的关系:需明确理想、信念的逻辑关系,不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,是相互依存的关系(雷心怡)。

7.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:建议精简案例,删掉赵心童案例,留下李大钊案例(王雪梅)。

8.马克思的生平讲述过多,建议用视频替换(江秋锦)。


       李怡然老师提供了第二章第三节的备课思路和主要内容:围绕理想与现实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、青春与中国梦展开,分三议题教学。首先通过“人生剧本杀”活动和“毛坯人生vs精装朋友圈”话题,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关系;接着阐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涵及关系,说明个人理想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引,也需以社会理想为前提,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升华;最后结合案例从立鸿鹄志、心怀“国之大者”、躬身实践三方面,指导学生以青春梦助力中国梦,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
1.导入部分:剧本杀活动,需要做一个范本(黄蓉)

相同专业学生多,内容相同,课堂实际操作具有难度,需做一个图片示例(雷俊玲)

2.明辨当代青年是否还需艰苦奋斗:内容和第一章相关内容“躺平”重复、学生兴趣度不高,建议删减(余建蓉)

3.理想实现的长期性、艰巨性、曲折性:百年航母梦案例建议换成红军长征的案例(黄蓉)

4.立鸿鹄志,做奋斗者:“挖煤小伙”逆袭成为“最猛大丈夫”案例换成身边学生奋斗事迹的实例(王雪梅)

5.自觉躬身实践,知行合一:需强调“长路漫漫、莫畏艰难”(江茜)

四、会议决议与后续工作

课堂管理:各位老师需根据听课反馈情况,加强课堂纪律管理、维持教室卫生。

课程备课:由备课组长汇总本次讨论意见,对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的课件、教案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优化,形成统一版本后共享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
地址: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大学路1号  电话:028-26095000

版权所有: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© 2025
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197号
蜀ICP备19039039号-1